Search

【李思恩的商業談判課】​
⠀​
每次聽到談判這個詞,許多人可能會覺得與自己無關。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李思恩的商業談判課】​
⠀​
每次聽到談判這個詞,許多人可能會覺得與自己無關。但如果我們回到英文"Negotiation",把這個詞換成交涉,或甚至是協商,也許我們會發現這些情境都在我們的生活之中。​
⠀​
舉例來說,當今天要跟主管談一個工作的時候,你通常會怎麼談呢?​
⠀​
在一般的情況下,其實我們談的概念都是從我們自己習慣的方式出發。但如果我們跟主管的習慣不同,往往就會出現意見不合,甚至爭執,最終很可能彼此不爽。​
⠀​
在簡報中,我就分享了我自己血淋淋的教訓。但其實如果我當時能夠理解主管的習慣,並且從主管的喜好出發,我想我就能夠更好的跟主管談成專案。​
⠀​
所以我自己認為,李思恩老師的談判課有很多的篇幅是在談如何和對方站在一起,根據榮格心理學的四大行為模式延伸發展,用『感性、理性』+『主動、被動』行為區分四大常見談判性格​
⠀​
而這跟我平常使用的DiSC系統實在太像了,所以我看著老師用的時候就很有親切感。這邊我分享一些我轉化過的概念,不過詳細的就不劇透了,大家可以去課程中看看。​
⠀​
首先感性又主動的人,就是直觀論者,他們希望我們能夠在乎他。例如可能他們做了一個什麼事,會跟你說他做了什麼,求關注與稱讚。所以當你遇到的時候,其實最重要的是讓他感到被尊重、你懂我說的,基本上就一切好談。​
⠀​
接著感性又被動的人,就是人際論者,他們在乎別人的看法。所以他們很常在因為別人說的話而改變自己做法。但他們也是很棒的聆聽者,所以通常他們也能很棒的收下你的意見。​
⠀​
再來是理性又主動的人,就是行動論者,他們最關注的就是你趕快去做。我自己覺得很多主管都是走這個類型,所以很多人之所以覺得主管難溝通,其實是因為他們可能真的不太想溝通,他們只希望趕快做出決定,然後趕快去做。​
⠀​
最後是理性又被動的人,就是分析論者,他們最關注的就是邏輯和資料。我在工作的時候常常變成這樣,最後就會變成有點難搞。因此當遇到這樣的人時,其實不太需要跟他們講感情,只需要分析利弊。​
⠀​
而在這邊,李思恩老師也給了我們與他們應對的建議​
⠀​
行動論:強調實用,講重點,讓他做決定!​
⠀​
分析論:注意細節,提供三個方案評估比較。​
⠀​
直觀論:讓他說!注意聆聽!引用他的话!​
⠀​
人際論:動之以情!以他人的意見來引導。​
⠀​
當然,在課程中還有許多我覺得很棒的實用技術,例如SPIN的提問引導法,用PAC理論來實作的OK象限,以及老師從實務中萃取的出來的談判建議等等,都是在談判中馬上可以運用的技巧。​
⠀​
另外一定要說,看到這的朋友有個好康,只要你留下你覺得學完商業談判課後能夠解決的問題,或是你的任何想法,都能獲得李思恩老師為你製作的20條談判清單~​
⠀​
如果你想增加談判與溝通能力,推薦李思恩老師的商業談判課:https://pse.is/3bhpus​

還有個好消息!!​
🧧3/1(一)前,【大大新春知識節|學習思維大升級】活動開跑!即日起全館購課:​
👉🏻任1門即享88折優惠​
👉🏻任2門即享79折優惠​
👉🏻3門以上即享75折優惠​
了解更多活動資訊:http://bit.ly/2S2gbQB​
⠀​

#忘形流簡報​
#大大學院​
#李思恩商業談判課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張忘形:圖文故事/人際關係/溝通表達 培訓師 ⠀ 忘形流簡報非黑即白,只希望一切簡單 ⠀ 而黑與白中間的灰度,就是生命的深度 ⠀ 任何形式合作,請寄信至 [email protected] 聯繫,謝謝 ⠀
View all posts